新医改高度重视健康教育
来源: | 作者:xrjkgl | 发布时间: 2018-11-22 | 4477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医改高度重视健康教育

    2008年11月6,由国家卫生部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的第三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主题为“健康传播与疾病预防”。此前的10月29,在国家卫生部明亮的办公室,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与《新民周刊》记者分享了他对于健康教育等议题的理解,风格一如往日般严谨。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正在悄然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新医改方案中亦对健康教育明确提及,卫生部不仅提起对健康传播的重视,而且期望高校研究机构等更多专业力量介入。防患于未然,亦是探讨思路。

    “中国应高度关注慢性病”

    记者:身任哥伦比亚大学董事局董事及医务委员会主席12年的胡应洲教授表示,建立医疗预防体系非常重要,“美国的医疗投入有20%用在病人最后3个星期的生命里,这不合经济和伦理,很多钱都应该花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上”。你认为健康教育在中国新医改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毛群安:新医改对整个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了一个方向性的、宏观的规划和描述,在第四点“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指出——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可以看到,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简单说就是,百姓掌握了预防疾病的知识、技能,就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能使疾病的危害减少。

    前不久卫生部和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举办健康与发展高层论坛,研究中国慢性病的预防及它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用于慢性病的医疗费将超过5000亿美元。慢性病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目前咱们国家死亡人口里边80%是死于慢性病。这些慢性病很不好治,但通过采取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就可能预防或延缓慢性病的发生,这是国际公认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给我们的建议就是:中国应该高度关注慢性病,采取健康教育与高危行为干预的方式使公民提高意识,否则将来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

   根据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现在疾病模式发生变化,过去很多人死于传染病,现在是以慢性病为主。我们要要适应疾病模式的变化,预防慢性病。现在全世界都特别强调公民的健康参与意识,用我们健康专家的话说是,你的健康你做主。这提示了你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能力及生活方式是影响你健康的重要因素。

   我想通过这些就能了解为什么卫生部现在要重新建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领整个健康教育工作。这项工作很重要、涉及面很大,不光是卫生系统,它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大联盟,需要全社会参与。

记者:为何卫生部要在此时提起对健康教育的重视?

毛群安:卫生部对健康教育一直很重视,大家现在都关注现在的新医改方案,里边对健康教育有专门论述,我估计很多人未必给予特别关注。但对我们来说,在这么一个重要文件里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深化卫生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里,是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业都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大家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来加强对公众健康知识的宣传,预防疾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116日,由卫生部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的第三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使从事健康教育、新闻传播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共同交流健康传播、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经验、技能。按学者讲法,健康传播就是把医学科研的成果转化成大众的健康知识,来改变人们的一些态度和行为,以有效预防、减少疾病发生及减轻疾病危害,从而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的国民健康水平。

    我们卫生部现在就面临着怎样给老百姓、医务系统宣传合理、科学用药知识。

   “新闻事件发生时,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

    记者:卫生部将通过何种方式发布健康教育信息?

    毛群安:现在健康教育面临一个新问题,过去是老百姓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较单一或缺乏较好的信息来源,现在难的是权威性,现在有些健康信息污染,信息很多,老百姓觉得莫衷一是。我们将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给老百姓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健康信息。

    这引出个概念——“健康营销”,就是在你最需要得到健康信息时,能最方便地拿到最权威的信息。这是我们的目标,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比如你给年轻人编本书,可能他没兴趣看,信息要分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健康传播的原因,健康教育不是简单印一片纸,到时一发,管你看没看见、看不看得懂、有没有效果,不管……那不行!要从中选取有效方式进行健康传播。

    毛群安:我们的想法是什么?第一,不让你得病。是不让你得病好,还是让你得了病后给你找最好的病房、最好的医生好?

    希望大家用另一个视角看健康教育,而不是用传统视角。我认为健康教育有新闻,有大新闻,但需要我们去挖掘。新医改方案中写这么一大段,这是历史性的,可大家并不关注,因为一般老百姓想到健康教育,就是印几片纸,往橱窗里边一贴。十几年前老百姓对健康教育不太关注,现在我们研究健康教育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现在老百姓对健康知识需求量非常大,北京市上半年什么类的书最畅销?保健类书,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现在要研究怎样能满足老百姓这种健康需求,以方便快捷的形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但要细讲,你宣传得好,才能改变他的态度,从而改变他的行为。比如,吸烟有害健康,但很多吸烟的人他都知道,但他为什么不改变吸烟行为?健康教育是有技术含量的,你做得好,人们的态度、行为就改变了;如果你不是以特别好的方式传播,可能达不到效果。这里边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记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是面向公众的?

   毛群安:对,它是卫生部一个直属单位,服务于卫生部新闻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现在认为健康教育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当有新闻事件发生时,就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为什么?大家都关注这个问题了,然后我们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传播出去,可能老百姓的关注度、接受度更大。

    (卫生部)陈竺部长说过,大众传播媒介在健康传播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大众媒体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健康教育是关于疾病知识和保健信息的传播过程,离不开媒体的中介作用。特别是在大众媒介担任着实现社会公共信息传递、交流、共享的核心任务的信息化社会,政府推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在于各类媒体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支持程度、配合程度和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程度。

所以,新医改的《征求意见稿》中强调,要“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